看话禅强调本来成佛的理由 > 韩国佛教看话禅

The body of the shortcut

Resources 韩国佛教看话禅
韩国佛教看话禅

看話禪 | 看话禅强调本来成佛的理由

Page information

Author admin On06-03-06 14:17 Views8,322 Comments0

Body

本来成佛是什么?
 
堂堂大道,赫赫分明。人人本具,个个圆成。《金刚经五家解》〈冶父颂〉
 
这是冶父禅师的偈颂,是“众生本来即佛”的意思,本来成佛的意思就是这样。那么我真的本来是佛吗?如果我是佛的话,那就不用修行了吗?
祖师禅说 “众生不是通过修行而觉悟成佛”的,也就是说众生不是为了成佛而参禅修行的。因为“我们本来是佛”,本来具足的自性不是修行而得到的,如果修行得到的话,就会破灭。像真理不是失去的一样,
本来成佛是什么?
 
堂堂大道,赫赫分明。人人本具,个个圆成。《金刚经五家解》〈冶父颂〉
 
这是冶父禅师的偈颂,是“众生本来即佛”的意思,本来成佛的意思就是这样。那么我真的本来是佛吗?如果我是佛的话,那就不用修行了吗?
祖师禅说 “众生不是通过修行而觉悟成佛”的,也就是说众生不是为了成佛而参禅修行的。因为“我们本来是佛”,本来具足的自性不是修行而得到的,如果修行得到的话,就会破灭。像真理不是失去的一样,本性不是丢了又找回来的,自性本来具足,所以我们只看本来佛(自性佛)就可以。
所以禅是强调~直视自性即本来成佛,不是洗去烦恼而呈显佛性。“你本来圆成,看你那样的自己,看看”如此确认就是禅,而非另假外求的。
大慧禅师说:
 
忽若悟得此心本来成佛,究竟自在如实安乐,种种妙用亦不从外来,为本自具足故。《书状》,〈答阵少卿〉
 
释迦牟尼佛也确实说过人人本来成佛,佛陀还说:「见法即见缘起,见缘起即见法」。缘起法只是由释迦牟尼佛发现而已,不是创作的,与佛陀无关地在这一世间永远存在,所以缘起法里里外外都存在。
《华严经》〈如来寿量品〉里说:「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」,这意味着我们清净的心就是佛陀的心。把它用理论来体系化的就是“如来藏思想”,如来藏又称为佛性。佛性思想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具有佛性,即标榜自性清净心。佛性即如来藏,是指清净的如来法身。
 
 
如何呈显本来成佛?
在佛教修持上,“以修行为成佛的过程而理解和出发”还是“站在本来成佛的立场上出发”,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。通过修行逐渐修除烦恼的路,亦即是众生成为佛陀的修行法,称为“渐修法”。部派佛教的禅法和神秀禅师的北宗禅都属于渐修法。
但是慧能禅师所继承的禅法,是站在“人本来就是佛”的立场上。慧能禅师的南宗禅是达摩祖师传授的祖师禅的精髓,也是看话禅的核心。通过坛经里的神秀禅师和慧能禅师的偈颂,让我们来看看北宗禅和南宗禅的差异。
 
<神秀的偈颂>
 
身是菩提树
心如明镜台
时时勤拂拭
莫使有尘埃
 
    这将心的本性比喻成镜子,明镜的本性被烦恼的尘埃遮盖,而无法觉悟。不断抖落尘埃修行,就可以成就真心。
 
<慧能的偈颂>
 
菩提本无树
明镜亦非台
佛性常清净
何处有尘埃
 
慧能禅师的偈颂和神秀禅师的截然不同,清净的佛性本来具足,所以觉悟它就可以。心没有模样,本来无一物,任何尘埃也不能遮盖它,也不是修的对象。
 
 
本来成佛,那为何要修呢?
人本来成佛,为何要修呢?那是因为我们陷入有“我”的错觉里,不知自己本来即佛。因为看不到自己本来是佛,所以为了看到它而修行。历代祖师们并没说过:让人不修行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。人若不修行就是凡夫,所以祖师们强调要用功修行。为什么呢?为什么说不用修,而又说要修呢?
那是因为凡夫众生的实况,还无法完全地发挥本来成佛的自性。然而尽管我们的自性就是佛陀,我们仍得要修行,只是修行时,要从我是佛陀的角度上出发。
所谓修行是指相信平常心就是佛陀,而不分别不取舍的。这并不是造作的修行,只是迷惑的人无法相信它,而陷入烦恼的痛苦中。重要的是不造作这个那个的心,所以马祖禅师(709~788)说:
 
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。何谓污染?但有生死心,造作趋向,皆是污染。若欲会其道,平常心是道。何谓平常心?无造作、无是非、无取舍、无断常、无凡圣。《传灯录》
 
离开造作和是非是为了除去知见(知解)的。有人问:「如何修道才可以悟道?」,马祖禅师回答说:「自性本来具足,但于善恶事中不滞,唤作修道人。」。
于善恶事中不停滞,这意味着不陷于分别和取舍中。我们参究话头而修行,就是坚信、体验、确认自己本来成佛的事实。修行者为了一起除去造作与是非分别,而参话头。
 

(03144) 55, Ujeongguk-ro, Jongno-gu, Seoul, Republic of KoreaTEL : +82-2-2011-1830FAX: +82-2-735-0614E-MAIL: jokb@buddhism.or.kr
COPYRIGHT ⒞ 2023 JOGYE ORDER OF KOREAN BUDDHISM. ALL RIGHT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