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的说法、心和看话禅 > 韩国佛教看话禅

The body of the shortcut

Resources 韩国佛教看话禅
韩国佛教看话禅

看話禪 | 佛陀的说法、心和看话禅

Page information

Author admin On06-03-06 14:31 Views11,109 Comments0

Body

佛陀的说法和禅
 
西山法师说:
世尊,三处传心,为禅旨,一代所说者,为教门。故曰禅是佛心,教是佛语。
《禅家龟鉴》
 
禅是依据佛陀开悟的法和教授而来,从思想方面来看,是以佛陀的教法为根基;在修行方面,则继承着以心传心之法。
看话禅虽然是个杰出的教法,但其目的在于觉悟佛陀的真理,而这真理与佛陀开悟后,向我们揭示的教导没有不一样。
佛陀对于觉悟所存在的实相,以中道、缘起、无我、空来表达。禅是将佛陀所发现的真理,在当下瞬间亲证中,呈现出光明的路。慧能禅师在《六祖坛经》中对
佛陀的说法和禅
 
西山法师说:
世尊,三处传心,为禅旨,一代所说者,为教门。故曰禅是佛心,教是佛语。
《禅家龟鉴》
 
禅是依据佛陀开悟的法和教授而来,从思想方面来看,是以佛陀的教法为根基;在修行方面,则继承着以心传心之法。
看话禅虽然是个杰出的教法,但其目的在于觉悟佛陀的真理,而这真理与佛陀开悟后,向我们揭示的教导没有不一样。
佛陀对于觉悟所存在的实相,以中道、缘起、无我、空来表达。禅是将佛陀所发现的真理,在当下瞬间亲证中,呈现出光明的路。慧能禅师在《六祖坛经》中对般若如是强调:「既得解脱,即是般若三昧。」,所以再三地提道:般若三昧是般若的实践,是空的实现。
 
般若是智慧,一切时中,念念不愚,常行智慧,即般若行。《六祖坛经》
 
禅所说的觉悟就是基于空的般若行,其般若又基于缘起和无我。
 
 
佛陀的心、禅、三处传心
佛陀用语言和远离语言的禅法传达了众生的本来面目~佛心。佛陀用“以心传心”的方法,在三个地方传法予迦叶尊者,这称为“三处传心”。祖师禅和看话禅就是源于这“三处传心”。
三处传心的内容在《禅语录》中,虽是常出现最具代表性的话头,但在佛经里也可以看到。经典中出现的这些事实,随着禅宗的发展,更被强调。在这我们将探讨这经典和祖师语录所依据的“三处传心”,并了解其意义为何?
 
① 灵山会上拈花
    灵山会上是佛陀在灵鹫山说法的法会情景,这第一机缘就是“佛陀拈花示众,迦叶尊者微笑”,也是人们所广泛知晓的“拈花微笑”。拈花微笑在《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》中记载着如下内容。
 
尔时世尊箸坐其座廓然拈花示众。会中百万人天及诸比丘尼悉皆默然。时于会中唯有尊者摩诃迦叶。即见其示破颜微笑。从座而起合掌正立有气无言。
尔时佛告摩诃迦叶。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。不立文字。教外别传。有智无智得因缘证。今日付摩诃迦叶未来世中拳事诸佛 当得成佛。
《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》大日本续藏经
 
禅始于“佛陀拈花示众,迦叶尊者微笑”这意义深远的机缘,佛陀默默无言拈花传心,迦叶就当场开悟微笑以对,这就是以心传心,拈花微笑。
 
② 多子塔前分半座
    佛陀与迦叶尊者分坐的所谓“分半座”的内容记载于《佛说中本起经》中。
 
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为众说法。天龙鬼神。四辈弟子。严整具足。于是摩诃迦叶。垂发弊衣。始来诣佛。世尊遥见叹言。善来迦叶。豫分半床。命令就坐。迦叶进前。头面作礼。退跪自陈曰。余是如来末行弟子。顾命分坐。不敢承旨。大众佥念。此老道士。有何异德。乃令世尊分坐命之。此人又。唯佛明焉。于是如来察众所念。欲决所疑。广论迦叶大行齐圣。世尊又曰。吾以四禅。禅定息心。从始至终。无有损耗。迦叶比丘。亦有四禅。因禅得定意。
《佛说中本奇经》卷上〈大迦叶始来品〉第十二
 
以上的经典重视佛陀和迦叶尊者分坐位子的一事。由于此事发生在多子塔前,因此禅语录将它称为“多子塔前分半座”。禅语录中所记载的内容简单来说,就是:佛陀在多子塔前说法时,迦叶尊者来了,但法会坛场已没有空位,而没有人让位给他。那时,佛陀叫了迦叶尊者,并和他分坐在一起。大众不知为什么,只有迦叶尊者知道其意思。
 
③ 沙罗双树下椁示双趺
佛陀涅盘的“跋提河”山坡上有两棵沙罗树,佛陀就在这两棵沙罗树下进入涅盘。佛陀涅盘后在棺木里把两只脚露出来,这叫做“沙罗双树下椁示双趺”。初期经典《大般涅盘经》对此记载道:
 
尔时迦叶复重悲哀与诸弟子右绕七匝 盈目流泪长跪合掌。说偈哀叹 苦哉苦哉大圣尊我今荼毒苦切心 世尊灭度一何速大悲不能留待我 (中略)
哽咽悲哀是偈已。世尊大悲即二足千辐轮相。出于棺外回示迦叶。
放千光明。遍照十方一切世界。尔时迦叶与诸弟子。见佛足已。一时礼拜千辐轮相。
《大般涅盘经》后分 卷下。 大藏经
 
像佛陀给迦叶尊者拈花看的事一样,分坐位子和椁示双趺,都是佛陀不假言语地向迦叶尊者传心的事。
佛陀的三处传心在祖师禅门中都成了话头的原形。灵鹫山上对迦叶尊者传心的“拈花微笑”算是最初的话头。话头本来是显现始终如一的佛性,所以不能加什么最初或最后这样的修饰语,只是举个历史上的根源,就是这样罢了。
 

(03144) 55, Ujeongguk-ro, Jongno-gu, Seoul, Republic of KoreaTEL : +82-2-2011-1830FAX: +82-2-735-0614E-MAIL: jokb@buddhism.or.kr
COPYRIGHT ⒞ 2023 JOGYE ORDER OF KOREAN BUDDHISM. ALL RIGHT RESERVED